太平區是位於臺灣臺中市偏東南的市轄區。人口為臺中市第四高,約17.5萬人,僅次於北屯區、西屯區和大里區;面積為該市第二大轄區(最大的為和平區),約120.7平方公里。該區大部分為丘陵地,人口集中於西部的臺中盆地邊緣,又以西北方中山路沿線最為密集。 主要農作物有枇杷 、龍眼、荔枝、香蕉等,其中又以枇杷最為有名,於每年4月有舉辦枇杷節。而太平區主要街道上的招牌統一採用含太平區徽的直立式招牌,與鄰近的霧峰區為臺灣招牌文化較為整齊的地區。 自然水文 太平區東邊以雪山山脈支脈大橫屏山系(本區最高峰,海拔1206公尺)和南投縣國姓鄉為鄰,東北部以中央山脈支脈頭嵙山系和新社區接壤,西部以旱溪、大里溪與東區相隔,北以?仔坑溪與北屯區為界,西南部以三汀山丘陵(部分為九九峰自然保留區域)和大里區、霧峰區緊鄰。全區4/5面積為山地區域(其中60%為三汀山丘陵區),95%人口集中在該區西部的台中盆地上。 境內的河川主要有旱溪、大里溪(支流:?仔坑溪)、頭汴坑溪(支流:北坑溪、東汴坑溪、濁水坑溪、清水坑溪)以及草湖溪等,均為大肚溪支系大里溪上游;位於一江橋東北方500公尺山上的大潭仔,為本區唯一的湖泊。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,年平均溫度約為攝氏20-22.3度,年平均相對溼度為77%,年平均降雨量為1,642(西部平原區)至2,333(東部山區)公釐。 歷史 清朝之前,太平古名傳聞很多,有鳥松頭、鳥榕頭、蔗種頭等。其中「鳥榕頭」與「鳥松頭」皆源自當時墾首太平林家大宅院(九二一地震震毀)門前兩側所種的鳥松樹(雀榕樹)而得名。而「太平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: 由於東側山地常有原住民出草,故有番仔溝、番仔路(今北太平)…等地名,太平林家(霧峰林家支系)在三汀山搭設望高寮,抵禦原住民,後因雙方和睦相處,而改名太平。 另有一說,日治初期,日軍進入太平時,因未遭受抗拒,故改名太平。 1895年之前,太平屬臺灣府臺灣縣藍興堡。1896年日本統治台灣後,改屬台中縣台中辦務署藍興堡。1901年變更為台中廳廳直隸下的藍興堡部份區域。1920年實施五州制,改太平為大平,大平庄隸屬台中州大屯郡管轄,下轄大平、番仔路、三汴、車龍埔、頭汴坑等五個大字。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日本帝國台灣總督府所轄區域後,改為臺灣省臺中縣大屯區太平鄉(此時臺中縣包含今臺中、彰化、南投三縣縣域,縣治設於員林)。1950年廢區署,再改為臺中縣太平鄉。1996年因人口達15萬,依法改制為太平市。2005年,依法將原來里別由19里增加為39里。2010年12月25日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市,同時改制為臺中市太平區。 文章 轉自~維基百科 - 自由的百科全書 ~全國最大聯播網~
- Dec 02 Sun 2012 19:31
臺中縣太平鄉改制為臺中市太平區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